会议专题

贵州盘县上二叠统聚煤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层序地层格架下厚煤层的分布特征一直受到众多地质学者的关注。大量针对近海型陆源碎屑含煤岩系煤层的研究表明厚煤层的发育常与最大海泛面有关。贵州盘县上二叠统为典型的海陆过渡相含煤碎屑岩沉积,但前人专门针对该区的研究较少。该区聚煤作用主要发育于三级层序SQ1、SQ3、SQ4,其中以SQ1、SQ3煤层最为发育,且主要集中在海侵体系域中。SQ1和SQ4中的煤层受潮汐作用影响较大,煤层硫分较高,灰分中等,而SQ2和SQ3处于相对海平面下降期,煤层硫分相对较低,灰分较高。煤层厚度中心主要发育于三角洲环境分流河道周围的分流间湾环境。区域稳定分布的厚煤层6#、14#和29#煤层均发育于海侵体系域早中期,较高的泥炭堆积速率较高的可容纳空间增加速率相平衡,最大海泛面附近的煤层较薄甚至不发育。

含煤岩系 煤层发育 层序划分 聚煤作用

邵玉宝 谢波 郭英海 谢兴友

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山东泰安271000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国内会议

山东省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新形势下煤田地质工作发展论坛

济南

中文

334-338

2014-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