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以他平他谓之和”
2700年前史伯提出:”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以他平他谓之和”后来被简化为”和平”两字广泛流传.《周易·咸·彖》:”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圣人(有智慧的人们)与老百姓相互联系、感通,也就带动社会向前发展,趋向和平.把”和平”与天地之间的”万物化生”相提并论,显得眼界要广阔得多,深远得多.”和平”、和平发展是从积极、动态、变化的角度来体现万事万物的主要发展情景.而不是把”和平”仅仅理解为”没有战争”状态. 和平发展是指各种事物和平相处的发展过程。和平发展是世界上大多数人们的期望和目标,也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和’是多样事物的统一”(徐道一,2013)提出“统一”的三个层次,和平发展也有不同阶段,即共处、互利和崛起。20世纪50年代,我国首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作为和平发展的基础。它的提出是“以他平他谓之和”的“和平”观念在外交领域中的现代应用之一。 中国五千年形成的追求天人和谐、社会和谐、天下和谐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当代人类走向生态文明所需要的文化这就是和平的真正意义。从“以他平他谓之和”观念出发,把和平看作是使新事物得以生生不已的根本前提之一,也是能够抗御、减轻各种突发性灾害和事变的重要依据。若有更多人能掌握“天下和平”的思想,世界就能变得较为安宁。
周易 和平理念 生存竞争 社会和谐
徐道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国内会议
河南安阳
中文
5-9
2014-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