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酶糖基化与血管老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以非酶糖基化衰老学说为依据,系统回顾了生理及病理状态下,非酶糖基化反应作用于血管,造成血管损伤的相关文献,证实了随着增龄,机体的非酶糖基化程度逐渐加深,并可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血管,引起血管与老化相关的一系列形态与功能的改变.本文试通过对非酶糖基化与血管衰老二者关系的初步探讨,为今后延缓血管老化的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本文对血管老化与非酶糖基化之间关系展开了探讨,从既往的研究中不难发现,非酶糖基化对血管影响的相关的研究多数以动脉粥样硬化或糖尿病等疾病作为依托,探讨该反应对血管造成的一系列结构与功能的损伤。除了研究中所涉及的病理性的老化改变,血管的衰老与人体衰老一样,同样也是一个生理性的渐进过程,研究可进一步探讨随着增龄,非酶糖基化与基因调控下的血管老化之间的关系,如血管细胞的增殖、凋亡异常等。除此之外,非酶糖基化作用的信号通路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对于非酶糖基化的下游的多条通路已被确认,然而既已形成的AGEs无法被分解,还会持续产生损伤作用,这在糖尿病“高糖记忆”导致的血管持续病变现象中有据可循。因此对非酶糖基化反应上游信号事件仍有待进一步阐明,这将为降低非酶糖基化损伤、延缓血管和机体的衰老提供更为丰富的依据和手段。
血管老化 非酶糖基化 氧化应激 交联反应
陈睿 雷燕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 北京市100700
国内会议
兰州
中文
295-299
2013-08-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