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黄河口双导堤建设方案探讨

黄河水含沙量之高举世闻名,大量泥沙沉积在口门附近,形成拦门沙,导致入海流路频繁摆动.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油田勘探开发的要求,需要长期稳定入海流路.本文针对黄河口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黄河口双导堤建设的多个方案,并对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提出了分区域多形式的较为适宜的建设方案.由于大量泥沙在黄河口淤积,导致河口入海流路不断延伸、摆动,不断对黄河下游河道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影响到当地工农业布局、石油开采,因此要求河口流路需要长期稳定。由于黄河口治理的复杂性,要使河口流路长期稳定并非易事,应研究先行,采取综合工程措施,利用河、海动力有利的一面。双导堤就是束水攻沙、利用海动力的一种探讨。对双导堤的布置、结构方案仅做了初步的探讨。笔者认为,应利用小浪底运用初期来沙量小的时机,积极进行双导堤的理论研究以及数学模型、物理模型的研究,必要时应付之实践,以检验双导堤的作用和效果。为黄河口长远治理打下基础。

黄河口 泥沙沉积 双导堤 水文条件 地质条件

高峰 武士国 李洪书

山东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 山东黄河河务局东平湖管理局

国内会议

山东水利学会2011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317-320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