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从1985到2045,站在两个30年节点的思考

文章指出中国药理学30年的发展,正是国门大开、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30年的写照,刚好经历了两代人。中国药理学界有今天这样一个繁荣的大好局面,与前辈们在药理学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打下的扎实基础和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药理学发展的重担落在了中生代药理学者们身上。然而,随着新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随着以分子生物学、各类组学、基因干预与调控技术、荧光技术、光遗传技术、生物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虚拟筛选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前沿技术的超速发展,以及以循证医学、转化医学、精准医学等各种新思维和新理念的提出,传统药理学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新一代的药理学工作者必须转变思路,抓住机遇,重新思考和设计如何发展药理学的下一个30年—到2045,中国药理学必须是世界一流。国际药理学界正在发生着这种巨变,靶点确认、新药研发和转化药理学研究同步进行。必须紧扣时代脉搏,与国际同行们并行发展,部分领域甚至要起到引领作用。药理学已成为决定新药研发成败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其上游—化合物合成与筛选高度发达、其下游—新药产业化饥不择食的形势下,药理学这一瓶颈,特别是如何发现和论证有效靶点,已成为中国药理学界最严峻的挑战。

药理学 药物研发 科学技术

陈建国

中国药理学会

国内会议

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学术大会

北京

中文

689-689

2015-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