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药理学的科学中药的研究和开发--我在国内的体会

2005年复旦大学全球招聘药学院院长,经过3轮的海内外遴选,作者有幸受聘并在复旦建立分子药理学实验室,继续现代中药药理研究。利用我国几千年传统中药资源,在传统妇科用药益母草中筛选出异于传统适应症的活性单体—益母草碱,从大蒜中提取的有机硫化合物S-烯丙基半胧氨酸的结构类似物。以上2个新药的开发都是基于临床或民间对那2个植物有很好的认可,但单体化合物并未有效开发。在大量药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基于药理学的新药研究开发新思路,可能也部分转变了从化合物来筛选药物的传统思路。虽然这2个候选药物和刚获得诺奖的屠教授的贡献不能比,但研究也证明了药理学在药物研发中已经并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乃至未来主导药物研发。

中药药理学 药物研发 药效评估 分子机制

朱依谆

中国药理学会

国内会议

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学术大会

北京

中文

712-713

2015-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