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土壤物理性质及产量的影响
试验于2013年秋季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吴圩镇广西农业科学院明阳基地(22°36′34″N,108°14′33″E)进行,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100-1500mm,2013年玉米全生育期(8月19日播种,12月20日收获)降雨量为481.2mm.供试土壤为粘土,肥力中等,试验前作为玉米.试验地0-20cm土层含全氮0.079%、全磷0.085%、全钾0.751%、碱解氮57.5mg/kg、速效磷34mg/kg、速效钾181.8mg/kg、有机质18.8mg/kg、PH值6.66.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在不同生育时期的不同土层中,耕作方式对于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的作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产量表现为深松.免耕>免耕>常规旋耕>深松.旋耕;深松-免耕处理比常规旋耕处理产量提高了15.68%,产量最高达到了6829.73 kg/hm2。
玉米 土壤 物理性质 耕作方式 作物产量
范继征 闫飞燕 石达金 钟昌松 吕巨智 程伟东
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 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
国内会议
保定
中文
7-9
2015-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