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波糖致肝功能损害1例
阿卡波糖是临床常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属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之一,临床应用广泛而安全。它是从放线菌培养液中分离得到的伪寡糖类药物,能抑制小肠壁细胞刷状缘的糖苷酶活性,从而延缓肠道内多糖、寡糖或双糖的降解,使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葡萄糖的降解和吸收入血速度变缓,从而达到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轻中度消化系统症状,常见表现为胃肠胀气,偶有腹泻、腹痛。部分患者还可表现为顽固便秘、肠鸣音亢进、排气增多等,多数症状可随服药时间延长而减轻或消失。偶见有肝功能异常、皮肤变态反应等报道。对少发而严重的不良反应应有足够重视。阿卡波糖口服吸收<1%。很少到达身体其他部位,所以全身性的副作用并不多见。阿卡波糖可致急性肝损害,引起AST、ALT升高。这种阿卡波糖诱导的肝毒性作用机制是代谢特异质性的,可通过原形或代谢产物,主要是4-甲基邻苯三酚衍生物起作用。尽管在应用阿卡波糖治疗中肝毒性的出现机率非常少,但结果往往比较严重,临床医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应用阿卡波糖治疗中,患者如大意或自行改药量,不进行随访,将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在此类慢病患者的管理中,药师应发挥更大作用。此患者之所以服药近2个月,及时发现肝功能损害,并取得较好转归,与临床药师的宣教和定期跟踪分不开。药师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同时,提供更深入的药学服务,可以有效地控制一些用药风险。
阿卡波糖 不良反应 肝功能损害 合理用药
胡蓉 高燕萍 蔡良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上海200940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190-190
2015-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