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东沙西南海区泥火山的分布及其物质来源层位

早期的多道地震和浅剖侦查测线数据表明东沙西南海域可能存在一些泥火山.2014年在该海域加密了多道地震测线和浅剖测线.通过对新采数据的处理,在多道地震剖面中发现了大量反映泥火山存在的丘形隆起、喷发凹槽及反射空白带等特征;在浅剖剖面上发现了指示泥火山存在的丘状构造、局部海底反射加强以及气体羽等现象.对比分析相邻的多道和浅剖剖面,发现该区存在大量泥火山,沿NWW-SEE方向呈带状分布.其中最大泥火山长度大于15km,宽约8km,高约285m.泥火山坡度较大,两翼倾角在5.5°~15.9°之间.剖面上显示有些泥火山对应的构造形变及反射空白带至少延伸到海底以下5.5km深度,经过与附近海区地震剖面解释成果的对比,推断泥火山物质来源层位为中生界.

泥火山 带状分布 物质来源层位 东沙西南地区

赵旭 阎贫 王彦林 郑红波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1

国内会议

2015年“海洋地质、矿山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广州

中文

17-27

2015-12-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