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腰椎小关节在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 通过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小关节突关节矢状角、终板下关节角在退变性腰椎滑脱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不同改变,进一步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病机制. 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79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L4~5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42例(试验组),年龄相仿的L4-5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例(对照组),按Weishaupt等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影像学改变分级L4-5小关节进行分级;通过CT测定L4-5小关节突关节矢状角、L4终板下关节角.比较两组L4-5小关节骨关节炎影像学改变分级、L4-5小关节突关节矢状角和L4终板下关节角及双饲对称性.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L4~5小关节骨关节炎影像学改变均无0级病例,试验组1、2、3级分别为4、20、18例;对照组1、2、3级分别为21、14、2例,两组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L4~5小关节突关节矢状角、矢状角不对称性偏差角度、L4终板下关节角(26.62°±1.67°、8.79°±4.28°、116.92°±6.86°)与对照组(45.0°±7.32°、5.14°±4.28°、104.95°±4.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终板下关节角不对称性偏差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腰椎小关节趋于矢状化、终板下关节角增大对腰椎发生退变性滑脱有重要作用.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发病机制 腰椎小关节 临床观察

许勇 云才 郭昭庆

100043 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骨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国内会议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脊柱伤病专家委员会第二届脊柱伤病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151-153

2015-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