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促进我国兔产业发展

文章指出我国对外市场开放对兔产业而言,机遇大于挑战。一方面,随着我国兔产业的不断深化和升级,我国己经从主要依靠技术引进(特别是种兔等品种),进过消化、吸收,进入了技术创新阶段,特别是在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的推动下,一批新型实用的技术逐渐形成。我国兔产业将逐步进入技术出口阶段,因而探索如何促进种兔、饲料、疾病控制等综合配套技术的出口,将逐步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优质粗饲料资源缺乏,而粗饲料是家兔养殖必须的原料之一,随着我国与澳大利亚等资源丰富国家签署FTA,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将不断取消,这将大大有利于廉价饲草饲料的进口。同时,更加开放的国内外市场,也有利于我国兔产品的出口。对于兔产业而言,长期以来我国兔产业和国际市场的关系是:进口种兔、出口兔肉和兔毛,进口兔皮出口皮毛制品。目前国际市场对国内兔业的冲击不是很大,因而中国兔产业的发展首先要基于国内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同时也要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

兔养殖业 产业布局 经营策略 可持续发展

武拉平 秦应和 何新天 刘强德 颉国忠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083 全国畜牧总站,北京100125 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北京 100028

国内会议

第五届(2015)中国兔业发展大会

浙江慈溪

中文

55-59

2015-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