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我国毛兔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长毛兔产业经业内人士几十年的努力,主要品系的产毛量己显著提高。但兔毛产量提高与绒毛品质不成正比,产量提高甚至导致绒毛品质降低,再加上某些地区片面追求产毛量的选育而忽视了绒毛品质,原有的一些绒毛型品种由于产毛量低而濒临灭绝,兔绒的一些优势生物学特性正在快速丧失,粗毛、两型毛比例上升,兔毛原料变粗,不仅出绒率低,而且细度无法通过梳理和变性恢复,己无法满足优质兔绒产品的生产要求。大多地区以家庭中小规模为主,硬件投入不足,科学技术水平较低,难以进行标准化兔舍改造。多数饲养场家采用简易的兔舍和笼具,夏季不利于降温除湿,冬季无法保温,而在国内养殖时,也很少考虑到动物的福利问题,严重影响了长毛兔生产性能的发挥,生产效率大打折扣。针对当前毛兔产业及纺织行业存在的问题,本产业应根据兔品种及主产区饲料资源供应特点,开发优质饲料,研制专门化毛兔用饲料,建立专门的兔饲料生产企业。加强对品种的持续选育,采用先进实用技术加快育种进程,提高这两个品系良种数量及质量,最终满足纺织原料的质量需求,扩大兔毛市场占有率,促使兔农在养兔上获利。设定各项饲养管理标准,如饲养环境标准,饲养管理标准,长毛兔剪毛标准及兔毛分级标准,从而改善毛兔饲养环境,给出其适宜养毛期,对剪毛程序进行规范,从而在饲养管理环节确保兔毛的品质,为市场提供优质兔毛。从全国整体形势来看,还需积极争取各地政府对长毛兔产业的支持,从而带动规模化养殖、产品深加工、销售渠道拓展等领域的发展,实现整个长毛兔产业的发展壮大。

毛兔养殖业 养殖规模 产品品质 经济效益

姜文学 白莉雅 高淑霞 杨丽萍 孙海涛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山东省畜禽疫病防治与繁育重点实验室,济南250100

国内会议

第五届(2015)中国兔业发展大会

浙江慈溪

中文

70-73

2015-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