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临床应用研究:附40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研究,选取83例心搏呼吸骤停患者,按设定方案分成腹部提压CPR组(Abdominal Lifting and Compressi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ALP-CPR)及标准CPR组(Standar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STD-CPR),分别记录复苏前(T0)及复苏中(T1)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气分析结果,并记录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0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30min(T2)、60min(T3)的存活率. 结果:采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方式和标准心肺复苏方式的ROSC成功率分别是22.5%和16.3%(Fisher”s exact test=0.581),腹部提压心肺复苏组复苏后30min和60min存活率分别为17.5%和17.5%,标准心肺复苏组分别为9.3%和4.7%,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提压心肺复苏组和标准心肺复苏组均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产生影响,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Z=1.974,P<0.05).试验过程中影响心脏收缩功能的血清K+及Ca2+两组均未出现明显波动. 结论: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适用于有胸部按压禁忌症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为心肺复苏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救命途径,丰富了心肺复苏救治手段,有明显的急救推广价值.
心搏呼吸骤停患者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 急救处理 临床应用
王国涛 张思森 刘青 韩淑鹏 刘变化 刘亚华 李静 王立祥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郑州人民医院急救医学中心 北京中国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 北京德美瑞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国内会议
2015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大会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灾害医学学术会议
常州
中文
269-272
201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