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加工存贮玉米秸秆的饲用价值研究

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是农副产品转化增值和净化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大,秸秆资源丰富,玉米秸秆含有丰富的动物可利用营养.玉米秸秆的饲料化利用是其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法.而饲料化应用的效果,取决于饲用前的预加工处理方法和技术.生产实践中,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的预加工处理方法较多.项目对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玉米秸秆黄贮、微贮和微氨化等加工处理方法与风干堆存、喂前铡切的传统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黄贮、微贮和微氨化加工贮存法明显优于传统的风干堆存.首先是改善了秸秆粗硬的理化状态,提高了动物的适口性,其动物采食利用率,在风干堆存的基础上,分别提高了14.2%、16.3%和18.6%;同时有效提高了玉米秸秆的饲用价值,总可消化养分(TDN)分别提高了5.65%、7.60%和9.89%、提供动物综合净能分别提高了5.58%、8.12%和10.91%.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限制性营养因子,其饲喂时,提供动物的粗蛋白营养含量,黄贮、微贮和微氨化加工处理分别比秸秆堆存提高了12.99%、28.2%和54.72%,差异高度显著.

玉米秸秆 黄贮技术 微贮技术 微氨化技术 饲用价值

杨忠 张元庆 王羲 王栋才 张喜忠 张建丽 郭素凤 杨效民

山西省畜牧遗传育种中心,山西太原030027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2 晋中市畜牧局,山西晋中市榆次区038300

国内会议

第十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

宁夏固原

中文

253-258

2015-08-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