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病人一线药物标准方案治疗和延长治疗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目的: 为了解决肺结核临床治疗中的问题,特别是治疗时间,采用运筹学的方法来研究临床上一线治疗方案中与疗效相关的因子,并探讨延长一线药物治疗的时间是否可以使病人获益. 方法: 翻阅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所有在某一结核病分支机构治疗管理的患者的病案资料,对每个病例的性别、年龄、体重、病变肺野数,空洞肺野数等11个影响因素逐个查阅用卡方检验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计算分析延长治疗结核病人的平均延长期以及延长后治疗的费用.统计学软件为SPSS16.0,显著性水平为P<0.05时,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分析了性别、年龄(>60岁)、体重、低蛋白血症、血沉、肝功能(转氨酶)、肾功能(肌酐)、PPD试验,初诊痰涂片菌量(1-4+)、合并糖尿病、病变(空洞)肺野数等因素对病灶继续吸收的影响.结果发现年龄(>60岁),PPD试验,初诊痰涂片菌量(1-4+)、合并糖尿病、病变(空洞)肺野数对治疗时间有明显影响. 结论: 结核病患者个体的免疫水平不相同,对于有高危因素其胸片仍有活动性病变的患者,通过延长结核病人治疗期会显著改善和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因此针对不同个体应当实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肺结核病 药物疗法 临床观察 疗效评价
俞南 赵雁林
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国内会议
山东临沂
中文
111-116
2015-06-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