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局部注药联合化学药物治疗盆腔结核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宫腔局部注药联合化学药物治疗盆腔结核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确诊为盆腔结核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口服异烟肼0.3g/日,利福平0.45g/日,吡嗪酰胺1.5g/日,乙胺丁醇0.75g/日;治疗3个月后在口服抗结核药基础上每次月经干净3天后应用输卵管通液术经宫腔注入生理盐水30毫升+异烟肼溶液0.3+丁胺卡那霉素溶液0.4进行局部冲洗治疗女性盆腔结核,每周1次,治疗4个月对照组26例:口服异烟肼0.3g/日,利福平0.45g/日,吡嗪酰胺1.5g/日,乙胺丁醇0.75g/日治疗7个月. 结果: 治疗3个月,治疗组有效24例,占93.31%;无效2例,占7.69%;总有效率93.31%;对照组有效19例,占73.08%;无效7例,占26.92%;总有效率73.08%.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x 2=12.16,P<0.01). 结论: 宫腔局部注药联合抗结核药物在治疗盆腔结核上与单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相比缩短了临床症状的改善和病灶吸收的时间.经宫腔注药对女性生殖器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全身用药治疗,毒副作用小,且经济、操作简单.
盆腔结核病 抗结核药物 临床观察 疗效评价
刘宝瑛 邓惠娟 孔少颜 苏肖敏
广州市胸科医院妇产科
国内会议
山东临沂
中文
122-124
2015-06-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