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生物处理过程中竹浆废水的行为变化

对竹材制浆废水处理行为进行了研究.当二沉池出水COD200mg/L左右时,混凝剂由液体PAC改为液体Al2(SO4)3,其用量1.5kg/m3,助凝剂阴离子PAM 5 g/m3,气浮处理后出水COD 66~89mg/L,色度则降至10~30倍,排放水感官大大改善,各指标完全满足了新国标GB3544-2008.首次监测到竹浆废水工程沉淀池、均衡池内的水解菌使竹浆废水BOD/COD从0.37上升至0.43,这样就大大有助于后续曝气池好氧菌对废水中较小分子的进一步分解至无机物,好氧池对COD平均去除率高达81.4%.监测发现竹浆废水工程各单元电导率随处理进程而降低,沉淀池是降低电导率的主要单元.废水排放前的混凝处理混入了大量硫酸盐,使电导率有所回升.首次发现了水解菌促进了竹浆废水中NH3-N、TN、TP的释放,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次NH3-N、TN、TP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原处理工艺不尽合理,好氧池应停加尿素、补加磷酸盐,将有利于生物菌的生长,提高水质处理效果.对竹浆废水处理工程各单元进行BOD/COD、电导率、NH3-N、TN、TP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

造纸工程 竹材制浆废水 生物处理 化学分析

施英乔 丁来保 盘爱享 田庆文 冉淼 房桂干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学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2

国内会议

江苏省造纸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

南京

中文

454-459

2015-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