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低光照强度白光发光二极管光生物安全性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低光照强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长期照明的光生物安全性. 方法: 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暖白光组和纯白光组,每组12只,分别采用低光照强度荧光灯、暖白光LED和纯白光LED作为实验光源进行照明暴露,每天连续照明8h,每周5d,连续24周.对实验光源光生物危害等级进行评价.实验期间对大鼠进行动态眼科检查.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视网膜和视神经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Leica图像分析软件测量眼球各部分厚度,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检查其超微结构,分别采用水溶性四唑盐-8法、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查视网膜SOD活力和MDA水平. 结果: 3种实验光源光生物危害等级均为无危险类.实验期间,3组大鼠活动正常,体质量和饲料消耗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心脏、肺脏、肝脏、脾脏、肾脏、睾丸、附睾和肾上腺的脏器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大鼠眼科检查均未观察到明显不良症状;光镜下视网膜和视神经可见空泡样变性,视网膜内、外核层细胞排列疏松;TEM下可见线粒体和滑面内质网的空泡变性,膜盘间隙增宽和空泡变性,视神经髓鞘损伤.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暖白光组和纯白光组视网膜、视神经的空泡变性评分值和视网膜内核层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暖白光组和纯白光组上述3个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大鼠角膜、角膜上皮细胞层、玻璃体上皮层、视网膜外核层的厚度和视网膜SOD活力、MDA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低光照强度白光LED长期照明虽未对大鼠造成全身性损害,但可导致大鼠视网膜和视神经的损害加重,导致视网膜内核层厚度增加.

视网膜损害 视神经损害 致病机制 低光照强度白光发光二极管 生物安全性

宋向荣 李雪谦 高洪彬 马超亚 罗雪婷 黄曼琪 曾玉梨 钟蝶娴 罗国灵 李宏玲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

国内会议

广东省职业健康协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

广东惠州

中文

267-275

2015-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