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1,2-二氯乙烷对SD大鼠亚急性吸入毒性研究

目的: 确定1,2-二氯乙烷(1,2-DCE)亚急性吸入的毒性作用和靶器官. 方法: 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成年SD大鼠6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口鼻式动式吸入染毒法,低和高剂量组予质量浓度为559和1713 mg/m3的1,2-DCE染毒8 h/d,连续7 d;对照组吸入新鲜空气.染毒期间称量大鼠体质量,观察其活动状况.于实验结束后,检测大鼠血常规和血清血生化指标;解剖、分离主要脏器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 染毒后第4-7天,高剂量组雌性和雄性大鼠体质量均分别低于同性别对照组(P<0.05),并从染毒后第3或4天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体质量负增长(P<0.05).雌性高剂量组大鼠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的活力和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的水平均高于雌性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大鼠脑、肝脏、肺脏的脏器系数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与雌性对照组比较,雌性高剂量组大鼠心脏、肾脏、肾上腺的脏器系数均升高(P<0.05),脾脏脏器系数下降(P<0.05);雄性高剂量组大鼠肾脏和肾上腺的脏器系数均高于雄性对照组(P<0.05).肉眼可见大鼠脑、肝脏和肾脏大体形态学改变.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高剂量组部分大鼠出现大脑皮质和血管周围空泡化,小脑颗粒细胞坏死等脑水肿病变;部分大鼠肝脏可见肝细胞水肿;部分大鼠肾脏可见肾小管蛋白沉积、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肾小管扩张等病理改变,并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异型性.各组大鼠血常规指标未出现有生物学意义的改变;低剂量组血清血生化指标基本未出现有生物学意义的改变. 结论: 1,2-1DCE亚急性吸入可引起大鼠脑水肿、肝脏和肾脏损害;大脑、小脑、肝脏和肾脏是1,2-DCE亚急性吸入毒性作用的靶器官;1,2-DCE毒作用存在性别差异.

职业中毒 发病机制 1,2-二氯乙烷 毒性效应

殷霄 曾丽海 陆丰荣 赖关朝 黄振烈 贾肖辉 程浩 徐丹丹 范启明 戎伟丰 郑杰蔚 黄曼琪 陈铿铿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 510080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太原030001

国内会议

广东省职业健康协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

广东惠州

中文

290-297

2015-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