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PAD多靶点治疗及风险预测

PAD即下肢动脉栓塞性疾病,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急性动脉栓塞、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等,由于PAD患者大多合并众多内科疾病,自然病程长及整体预后比较差,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难以做到标准化和随机化,单一药物很难奏效.多年来我科采取多靶点治疗(又称总攻疗法),则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同时多靶点治法由于用药强度较多大,存在一定治疗风险。为达到疗效最大化、风险最小化,我科将多靶点治疗不断进行优化,年龄大于75岁则应慎用降纤酶,改用凯时和疏血通或者是中药制剂。应用降纤、溶栓药物应严格控制血压,血压高压应控制在<150-90mmHg,合并糖尿病时<140/80mmHg。2期及3期病人应禁用热疗,以免加重坏死。根据核磁的血管阻塞的部位、狭窄的程度以及足趾血氧饱和度来预测预后,如:足趾端血氧饱和度<40%,趾端皮肤紫暗或起水泡,预示着坏死;如:足背部有坏死或足根部坏死,残骨外露为截肢的指证。根据用药的反应程度、阻塞的程度、溃疡的大小来判断病程的长短与住院天数。既往有胃溃疡或泛酸时用烟酸片、妥拉苏林要注意胃溃疡的出血风险。同时要定期复查凝血系列、血小板,防止出现出血危象。应用降纤酶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0.8g/L应密切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0.5g/L应予停药。

下肢动脉栓塞性 多靶点治疗 风险预测 临床疗效

郑学军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七届学术大会

石家庄

中文

264-266

201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