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瘀毒病机的探讨
本文由瘀毒的源流入手,通过分析瘀毒在冠心病和脑中风的病机特点,从宏观、微观辨证角度探讨瘀毒病机在肢体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中的作用,为下一步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周围血管疾病的瘀毒病机理论,陈柏楠教授从宏观辨证角度阐述肢体动脉支架再狭窄的“瘀毒”病机: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对于动脉的机械性损伤,致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可形成瘀血,瘀血影响脉络功能正常代谢,日久内生瘀毒,此瘀毒不同于瘀血,具有发展快,范围广,病情重,易反复,难治愈的特点。而瘀毒日久,变生他毒:瘀毒壅阻于脉络,日久化热生火,生成热毒;瘀毒为有形之邪,积聚留着,阻滞气机,致水停湿阻,挟热毒伤津耗液,炼液为痰,三者合而为痰热瘀毒。根据现代医学关于支架内再狭窄机制主要包括:(1)血管内皮损伤(2)各种原因所致血栓形成,(3)平滑肌细胞(SMC)增殖、迁移,(4)局部的炎症反应(5)血管远期负性重构。陈柏楠教授从微观辨证角度阐述瘀毒病机:支架植入后的内皮损伤即为外力损伤血脉;内皮损伤导致的局部血栓形成即为瘀血;血管损伤后SMC由中膜向内膜迁移,并由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变,具有了增殖能力致内膜增厚,即为瘀血影响血脉功能正常代谢,瘀血日久不能清除,内生瘀毒;内皮损伤以及支架刺激导致的局部炎症反应即为瘀毒日久变生热毒;而再狭窄的后期增生内膜纤维化,新生粥样斑块形成致管腔闭塞以及管壁重构正是痰热瘀毒合而所致。
肢体动脉 支架内再狭窄 瘀毒理论 中医病机
张大伟 陈柏楠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
国内会议
石家庄
中文
279-283
201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