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闲暇活动的时空特征、公共空间建设与文化传承--以F老旧街区为例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旧城改造和更新加速发展.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在旧城更新改造中,—方面人们开始广泛关注历史建筑及传统风貌的拆毁或丧失问题,另一方面,对于作为地方文化传承的承载者的居民的发展权利的尊重也成为讨论的焦点,其中老城居民因为活动场所缺失而导致的交往主动性的消失殆尽,以及如何通过公共空间建设激发社会性交往并传承和发展文化成为重要议题.本文以F老旧街区为例,通过研究研究居民的日常和特定时空活动特征尤其是闲暇活动特征,进而提出如何在旧城改造更新中通过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来促进社会交往,并激发人们被忽视而受到限制的需求,提升城市的人性化,进而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观点。在老旧街区的改造中,对于作为地方文化传承的承载者的居民的发展权利的尊重,对于老城居民因为活动场所缺失而导致的交往主动性的消失殆尽的问题,结合当地文化遗产的实际,通过公共空间的重建来激发当地居民内在的社会性交往,并传承和发展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城市改建 居民闲暇活动 时空特征 公共空间 文化传承
良警宇 仲兴
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系
国内会议
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时空研究与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66-72
2015-06-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