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星科有毒中药炮制减毒共性机理
天南星科的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掌叶半夏(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白附子(Typhonium giganteum Engl.)是常用有毒中药.因其有毒,故在临床应用前需要把它们浸泡在白矾溶液中采炮制减毒.毒针晶和凝集素被认为天南星科有毒中药中共性的毒性物质,两者均具有显著的致炎作用.本文研究了白矾溶液降低毒性成分毒性的炮制机理.采用整体动物腹腔致炎模型和家兔眼结膜刺激模型研究白矾炮制对针晶、凝集素蛋白的刺激性及致炎毒性的影响;采用电镜扫描观察针晶在炮制过程中的晶型变化;采用HPLC法研究针晶的溶解、锈蚀是与白矾溶液中何种离子相关;以27Al-NMR技术研究草酸铝络合物的形成与针晶溶解、锈蚀之间的关系;采用蛋白Shotgun质谱分析技术研究白矾溶液浸泡前后凝集素蛋白肽序列变化.结果显示毒针晶及凝集素蛋白腹腔注射导致的小鼠腹腔渗出液中PGE2及蛋白含量升高,白矾溶液炮制炮制后其致炎作用显著降低.电镜扫描显示毒针晶在炮制过程中针晶溶解、锈蚀,晶型结构被破坏;HPLC法测定显示以白矾溶液浸泡毒针晶可使毒针晶中草酸含量明显下降,这与白矾中的Al3+相关;27Al-NMR分析显示白矾中的Al3+可与针晶中的C2O42-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促使毒针晶的草酸钙溶解;SDS凝胶电泳和LC-MS/MS蛋白肽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毒针晶经白矾溶液浸泡后,毒针晶带有的凝集素蛋白溶解并降解,凝集素蛋白序列变化,蛋白结构破坏.结论:天南星科有毒中药采用白矾炮制解毒的共性机制:白矾溶液中的Al3+与毒针晶中草酸钙的草酸根形成络合物,促使草酸钙溶解,毒针晶特殊晶型的刚性结构被破坏,机械刺激破坏;同时白矾溶液浸泡使毒针晶上带有的凝集素蛋白溶解并降解,破坏了毒蛋白的结构,使致炎效应显著降低.双重作用导致天南星科有毒中药的毒性显著下降.
天南星科 中药炮制 毒针晶 凝集素蛋白 解毒机制
吴皓 郁红礼 葛秀允 潘耀宗 金羊平 张倩
南京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江苏省中药炮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23;国家教育部中药炮制规范化及标准化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23 南京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270-281
2014-09-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