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电流和针电位是启动针刺作用的主要动力
人体皮肤电阻抗率相对较大,而体表常聚集有电何,在进行针刺治疗时,金属针灸针贯通皮肤内外,使针刺点穴位电阻抗率显著下降,电流量显著增加,笔者称之为针电流.针电流通过经络线内的离子、极性分子和细胞移动沿经络传导,激活沿途细胞、组织、器官产生独特针刺效应;刺激周围神经产生电冲动,沿神经干传入中枢神经系统,激发大脑产生和释放某些物质,发挥镇痛及调整脏腑生理功能作用;刺激皮肤交感神经,使立毛肌、血管平滑肌及汗腺产生相应反应.针刺治疗时针灸针与组织接触的针刺界面要产生电位,称为针电位.电位的产生过程伴随着周围离子和极性分子的移动和电流传导.针电位通过电扩散方式改变皮肤内外电位,影响代谢水平.针电流和针电位共同构成对穴位施加的物理刺激,是启动针刺作用的主要动力.
针刺治疗 针电流 针电位 物理刺激
向丽华 刘洋 张治国 陈彦静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08-212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