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编制及方法学探讨

目的:研制《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并探讨其研制的方法学. 方法:在对证候诊断和证候评价异同进行界定基础上,通过分析两轮专家问卷调查数据和14880例次临床信息采集数据,提取内风、内火、痰湿、瘀、气虚和阴虚6个证候要素;借鉴计量诊断学理论基础,综合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建立了符合中医学特点的证候诊断量表构建的方法学,完成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编制. 结果:《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适合于对急性期和恢复早期患者的证候诊断,在特异性、敏感性和判断准确率上明显优于1994年《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 结论:《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临床可操作性强,能够提高证候诊断一致性,形成的中医证候诊断量表研制方法为病证结合临床评价体系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缺血性中风 中医证候 诊断量表 评价指标

高颖 马斌 刘强 王永炎

100700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

国内会议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中医内科学术论坛

北京

中文

133-139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