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北周、隋的对南朝意识--从对南朝表达的变化来看
北魏时期,孝文帝大力推进”中华”化,普及以北魏为”中华”、以南朝为”夷”的意识.过去的研究者也多认为在北魏崩坏之后的诸政权都继承这样的意识.但是,但是,这样的意识果真是由北魏到西魏、北周所继承吗?在本文中,笔者注目于文献及石刻史料中的南朝表现,欲分析西魏·北周·隋对南朝意识的变迁. 详细探讨了北魏末以至隋代的南朝表现.北魏孝文帝时期经常使用”岛夷”、”荆蛮”等词汇,到北魏末则逐渐减少.在西魏·北周前半期(宇文护执政期),使用国号及地名的情况则占了大半比例.到北周后半期(武帝亲政期·宣帝期),又转变为「句吴」、「岛夷」这种以南朝为「夷」的意识表现大为增加,隋代这样的表现更加普遍.因此可以了解,北魏的「中华」意识并非完全被西魏·北周所继承. 北魏东西分裂之后,国力及文化都较为低下的北周,以南朝为「夷」这样的意识是较为薄弱的.但是到了制度、文化都较为整备的武帝亲政期之后,以北周为「中华」、以南朝为「夷」的意识就明确化了.隋代继承了北周的「中华」意识,并更加强了以隋为「中华」、以陈为「夷」的意识.
政治史 南朝意识 西魏时期 北周时期 隋代
会田大辅 胡鸿
明治大学大学院 北京大学历史系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55-291
2011-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