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秦诸子经解体
早在先秦诸子之前或同时,中国的经典阐释活动就已经走了很长的路程,覆盖了诗学、史学、易学甚至实践科学等诸多方面,且取得了显著成就.先秦诸子经典阐释体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以《墨子》经说四篇、《韩非子》之《储说》、《说林》为主体的“经说体”;一类是以《管子解》四篇、《宙合》、《心术上》以及《韩非子》之《解老》、《喻老》为主体的“经解体”。 本文对“经解体”做了详细说明。《管子解》即《形势解》、《立政·九败解》、《版法解》、《明法解》四篇,分别是对同书中《形势》、《立政·九败》、《版法》、《明法》四篇的解说。另有《宙合》、《心术上》两篇,虽无“解”名,但实际上亦为经解体。六篇当中,实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同一篇章中前“经”后“解”。前一部分是经,后一部分是对经文逐句逐段的解说,如《宙合》、《心术上》。另一种是经文和解文分别独立成篇,不合在同一篇章当中,《形势解》、《立政·九败解》、《版法解》、《明法解》属于这种情况。 经解体虽然也是对经文进行阐释说解,但是它已不再完全忠实于经文,而是在经文基础上借题发挥,表现出明显的功用目的。相对于“经说体”来说,无论是从((管子解》还是从《韩非子》的《解老》、《喻老》来看,经解体都是一种偏重于实际应用的文体类型,具有强烈的政治功用目的。经解体文献从实际效用的角度出发,严重偏离经文原意,掺入了过多的引申、发挥甚至曲解。这是由战国晚期复杂的政治形势决定的。
先秦文学 经典阐释 经解体 政治功用
侯文华
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
国内会议
福建武夷山
中文
54-60
2010-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