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赋》、《别赋》四题
江淹以人类生离死别所激起的凄伤感情为描写对象,写出了《恨赋》、《别赋》两篇不朽作品,不仅引起历来读者高度的阅读兴趣,而且也沾溉了后世的文学创作.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侧.”将”死别”和”生别”两句分别对应《恨赋》和《别赋》的内容和意绪,如合符契,其受江赋的影响可见一斑.分析了江淹写《恨赋》、《别赋》的原因。江淹写诗带有很强的摹拟意识,且有高明的摹拟技巧,堪称文学史上的“摹拟秀”,这集中反映在他的组诗《杂体三十首》中,钟嵘评他“诗体总杂,善于摹拟”,堪为定论。《别赋》写了人间多种离别的情状和哀伤。《别赋》将方外人士及其周围人的伤感也置于人类同情的范围,则又显出了更加世俗化的倾向,是《别赋》摹写方外离别为游仙文学增加的新意义。最后论述了《恨赋》与“笔补缺陷”说。
诗歌文本 《恨赋》 《别赋》 江淹 写作特征
邬国平
复旦大学中文系
国内会议
福建武夷山
中文
214-221
2010-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