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行四海,高步出群--韩熙载《江北行止》析论
大唐帝国覆灭之后的中原地区,历经了军阀混战、动荡不安的五代时期,”五代之乱也,礼乐皆坏,文献俱亡”,相对于礼崩乐坏、”圣王之大典,扫地尽矣”的北方,”儒衣书服,盛于南唐”. 现以其早年自荐之文《江北行止》为依据,结合他的其他作品及相关史实,探讨韩熙载被误读的缘由,分析他的政治观点及散文艺术特色,再现他早年胸怀宏伟之志、心存报国之心的积极奋发向上的形象,以期还原一个较为真实的“韩夫子”。重视发展和培养人才、扩张北伐恢复中原是韩熙载最重要的政治观点,也是贯穿其一生的政治理念。这两点重要的政治观,在《江北行止》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其青年时期的理想抱负并非空谈,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对时局的充分权衡全面把握的结果,体现了他长远的政治眼光和相当的洽国才能。
唐代文学 《江北行止》 韩熙载 政治观点
刘心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内会议
福建武夷山
中文
306-312
2010-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