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火勃)《荔奴述》与林古度《荔奴传》
晚明文化人的藏书楼、斋轩的命名多能反映出一位藏书家、文学家的学养,有时还能见出他们的性情、兴致、趣味和个性.徐(火勃)(1570-1642),字惟起,一字兴公,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荔奴述》与《荔奴传》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前者是“述”,即记述、叙述,载述、记述与荔奴有关的事。《荔奴述》只记述荔奴的得名、品种、采摘烘焙、荔奴轩四件事,前三事为荔奴轩铺垫,只是客观叙述,荔奴轩一事才稍稍注人作者的情感。《荔奴传》是一篇传记。传记的基本要素至少有:传主姓名、籍贯、生活和活动的地域,宗族史及衍派的状况、传主的主要经历、性格特征和趣闻趣事。这篇传记又和历史人物或当代人物不同,“荔奴”是物,不是人,物而可以作传,当然只能是一篇寓言式的传记,有类于韩愈的《毛颖传》。 在既不知道“荔奴”为何物,又未曾读过徐(火勃)《荔奴述》和林古度《荔奴传》的情况下,以为此轩建于荔树之下、徐(火勃)好荔枝既著《荔枝谱》,又尝于荔枝树下宴客作诗,“真可称荔奴”,轩因此而得名“荔奴”。望文生义,既失去以荔奴名轩的文人高雅兴致,又有失科学研究的严肃。《荆山徐氏谱》一类的钞本有很多值得重视的资料,在研究过程中得益不少,但是,既然学者可能误读“荔奴”,钞手在辗转钞摘的过程中,自作聪明,随意改动,有时也很难免,研究者使用时应特别小心。 《荔奴述》和《荔奴传》,前者是徐徐(火勃)稿本,后者是明清之际传世极少的刻本,在中国古代文学和文献学的研究过程中,使用可靠的版本,是研究的重要前提之一。《荔奴述》见于稿本《红雨楼集.鳌峰文集》((荔奴传》见于稀见刻本《林茂之文集》。稿本《红雨楼集·鳌峰文集》刚刚影印出版,《林茂之文集》仅见无锡市图书馆著录,《荔奴述》、《荔奴传》似尚未引起研究晚明散文小品者的关注。本文认为,这两篇文章,都是值得重视的很有特色的晚明散文小品。
古代文学 《荔奴述》 徐(火勃) 《荔奴传》 林古度 晚明时期
陈庆元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内会议
福建武夷山
中文
577-583
2010-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