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临床工程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我国临床工程经历30多年的发展,已从早期的设备维修逐步转变到以患者安全为核心的医疗器械技术管理和服务阶段.临床工程部门和学科已经成为现代化医院不可或缺的医疗技术管理部门和学科分支.近年来,相关行业组织都在积极推动着临床工程的发展: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临床工程部成立12家临床工程基地和6个学术性研究室,指导开展我国临床工程和使用中医疗器械的研究工作,为我国临床工程学科向广度和纵深发展提供思路和途径;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开展的学术年会、学科和学术建设,设立了卫生技术评估、医疗器械物流学研究等10个专业方向,组织编写《中国临床工程发展研究报告(白皮书)》,凝聚了对临床工程内涵、职能等方面的共识;全国性或地方性行业学会、协会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如”医疗器械技术管理认知和实践论坛”、”驼峰培训”、”医疗设备质量检测”、”医用耗材安全管理”、”卫生技术评估”等;学会和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健康报等联合开展的优秀临床工程师评选等活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临床工程/医疗器械管理人才的培养.最近,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信部、科技部等相关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医疗器械法规和政策文件,给医疗机构带来了前所有的发展机遇.总的来说,临床工程在学术发展、教育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跟药学、医技等相邻学科相比,临床工程在医疗卫生中的力量仍比较薄弱,这跟国外临床工程在医疗体系中的定位仍然有差距。临床工程的执业资格制度依然未得到重视和实施,临床工程的在校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因此临床工程仍然有许多方面需要努力。 要实现临床工程的跨越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努力。 (1)学术创新:鼓励和倡导各地学术组织和单位,围绕临床工程的研究对象即使用中的卫生技术(医疗器械、信息等),进行理论和方法创新,开展深入的学术探讨和交流,并应用到临床工程实践中;只有通过不断的学术创新,学会才能立本,临床工程的生命才能长青。 (2)工作创新:围绕政府主管部门的中心工作目标,即使用过程中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以患者安全为核心,应用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扎实完备的工程技术,开展卫生技术监管、管理和评估工作;临床工程在医疗机构中的作用和地位将进一步得到体现和提升。 (3)教育和培训创新:相关高校、行业协会、学会加强沟通和合作,建立和完善临床工程在校教育和课程体系,制定临床工程毕业后继续教育和规范化培训体系,并获得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可和支持,争取早日突破临床工程的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临床工程的职业化道路将越来越明晰。 (4)研究创新: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医疗器械创新,临床工程人员运用医工交叉知识背景,参与医疗器械的原创设计、发明、开发以及后期的临床试验、验证等一系列创新活动,临床工程人员中将出现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知识产权的拥有者,在推动国产医疗器械创新和示范应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生物医学工程 医疗器械 人才培养
张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3-4
2015-1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