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辅助医工质控的实践
随着医院规模日渐扩大,医疗器械种类、数量大幅增加,医疗器械维修与质量控制工作大量而繁琐.通过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技术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旧的管理流程进行梳理、优化、重塑,实现有序、高效、统筹全局的信息化维修管理至关重要. 我院的信息化维修管理系统包含报修管理、派工管理、维修记录管理、故障管理与统计分析等部分,采用以计算机终端为中心,移动终端(临床版)与移动终端(工程版)辐射展开的应用模式.为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各个环节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应用服务. 一、报修环节。移动终端(临床版)支持扫描医疗器械条码报修,报修方便,报修对象精准。故障信息提交方式支持语音、照片、小视频,节省报修时间,信息丰富。 二、派工环节。系统自动将任务分配给维修责任工程师列表中当前任务量最少的工程师,同时发送含维修责任人、联系方式等信息给报修人。系统允许维修工程师在调入、调出双方同意的条件下调剂维修任务。 三、维修与记录环节。工程师可通过移动终端(工程版)扫描医疗器械条码调用该设备维修历史记录。在记录维修单时,应填写故障部位、故障原因信息。 故障部位、故障原因采用结构化数据。故障部位选项包括:机械部件、光学部件、管路、电子部件、电源模块、消耗性部件(分类)等;故障原因选项包括:操作不当、维护不当、设备设计缺陷、安装问题、设备老化、环境因素、相互干扰等 四、故障管理。设备故障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故障管理通过对故障原因、故障频率(分整机、部位)分析,可较好掌握医院在用医疗器械故障发生的微观机理和公共规律,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减少医疗器械故障率。如:有针对性地对相应人群加强培训,降低人为故障率;加强关键部位保养,降低故障率;指导调整医疗器械PM维护方案;开展医疗器械质量评价。 故障管理与统计分析是建立在大量且记录详实的维修案例的基础上的。系统可提供以下统计报表: 1、同类设备故障部位、原因统计; 2、同一品牌同类设备故障部位、原因统计; 3、同一使用科室所有设备故障部位、原因统计; 4、同类设备、不同品牌故障部位、原因横向统计; 5、同类设备、不同使用科室故障部位、原因横向统计; 6、支持高级分析查询功能,用于复杂程度高的高阶统计与分析; 提供全院各个科室医疗器械维修月报。内容包括维修内容,维修成本、故障原因等。 医疗器械管理的信息化是一个持续改善而又日新月异的过程。只有持续保持探索、创新的思维模式,应用各种信息化新技术,将医疗器械管理更加深入、彻底、全面地信息化,才能不断加强和优化对医疗器械的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医院的经济效益。
医院组织 医疗器械 维修管理 质量控制
连萱 缪妙
浙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22-23
2015-1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