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三维容积重建结合路径图技术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三维容积重建(3D-VRT)联合roadmap(路径图)技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169例脑血管病患者,其中男性96例,女性73例;年龄6~81岁,平均年龄(49.31±9.37)岁.全部病例进行DSA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按其治疗过程分为2组:第一组104例全部行3D-VRT及2D-DSA检查并联合roadmap治疗,分析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AVM)及脑动脉狭窄在3D-VRT上的影像学表现,并与2D-DSA比较;第二组65例全部行2D-DSA检查并在roadmap指示下行介入治疗,与第一组3D-VRT检查并结合roadmap治疗过程进行比较. 结果:在诊断方面:3D-VRT在动脉瘤检出率和瘤颈判别上与2D-DSA比较,3D-VRT对动脉瘤准确率比2D-DSA高16.2%(7/43),对动脉瘤瘤颈的显示比2D-DSA高48.2%,对脑动静脉畸形(AVM)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构筑显示方面二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管内斑块形态的显示3D-VRT比2D-DSA高30.7%,对血管狭窄率的精确测量3D-VRT比2D-DSA高42.3%。在治疗方面:3D-VRT联合roadmap技术与2D-DSA联合roadmap技术相比较,在手术时间与X射线曝光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oadmap成像次数、造影剂剂量和X射线辐射剂量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传统2D-DSA相比,3D-VRT联合roadmap技术在脑血管疾病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中的成像次数,造影剂用量、X线剂量、手术时间和X射线曝光时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脑血管疾病 三维容积重建技术 路径图 影像诊断

陈建华 崔筱平 彭志康 刘亚洪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510283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年会

厦门

中文

135-140

2015-1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