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和手法复位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56例,其中63例86个椎体接受PVP治疗,男23例31个椎体,女40例55个椎体,年龄65~89岁,平均77.9岁;45例57个椎体接受PKP治疗,男19例24个椎体,女26例33个椎体,年龄68~87岁,平均77.5岁,:43例65个椎体接受手法复位PVP治疗,男21例27个椎体,女22例38个椎体,年龄66~89岁,平均79.5岁.3组分别于术前、术后观察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体前缘压缩率、椎体矢状面Cobb角变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以及骨水泥渗漏率、手术时间和手术中患者耐受情况.所有患者均行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 结果:PVP组与PKP组及手法复位PVP组在术前和术后VAS评分在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1=2.712 P<0.05;t2=2.608 P<0.05;t3=2.579 P<0.05).术前组间比较及术后组间比较3组均无显著性差异(F1=2.326 P>0.05;F2=2.075 P>0.05).PVP组与PKP组及手法复位PVP组在术前和术后1天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1=2.698 P<0.05; t2=2.953 P<0.05; t3=3.107 P<0.05).术前组间比较三组均无显著性差异(F1=2.373,P>0.05),而术后后凸畸形矫正率比较三组有显著性差异(F2=2.373,P>0.05),通过两两比较可发现PVP组与PKP组及手法复位PVP组均有显著差异(q1=3.854 P<0.05; q2=3.923 P<0.05),而PKP组与手法复位PVP组无显著差异(q3=2.169 P>0.05).各组的骨水泥渗漏发生例数及发生率结果见表3.经统计学处理表明,PVP组与PKP组及手法复位PVP组在骨水泥渗漏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X2=2.633,P>0.05).三组中PVP组有8例,PKP组和手法复位PVP组各有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主要限于椎体边缘和椎间隙的轻度渗漏,有2例渗漏至椎体周围静脉血管,但均未造成不良后果. 结论:PVP、PKP以及手法复位PVP手术均能迅速缓解OVCF患者的疼痛,能早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PKP能更好的恢复责任椎体前缘高度和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临床疗效
张岩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甘肃兰州730000
国内会议
兰州
中文
19-26
2015-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