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现实与虚构之间

近年来有两部小说引起了普遍讨论和关注,其影响甚至超出了文学界,它们出自两位文坛宿将之手:方方的中篇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和余华的长篇小说《第七天》.尽管两部小说的故事发生地均为中国的大城市——武汉和北京,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们并非所谓的”城市小说”——在通常的理解中,”城市小说”是以”城市”为主人公的小说,是塑造城市形象、表现城市精神气质的小说.然而,两篇小说以各自的方式呈现了当前中国城市的”现实一种”,某种程度上,它们也被理解/阐释为具有症候性的今日中国之”现实一种”.以上两部小说可以说都是典型的中篇小说的架构(《第七天》可以看做一个拉长了的中篇),以一定的体量和篇幅,较为完整地呈现一个人物在一定时段内的典型事件。不是所谓生活横截面(短篇小说),也并非人物线头众多的广阔的社会生活(长篇小说)。就小说文体而言,中篇小说最适合近距离地表现时代和社会问题,提出思考。然而,在资讯如此发达,网络事件、新闻热点令人应接不暇的年代,近距离地表现时代和社会问题,这一特长或许早已让渡于新闻报道和网络传播。而所谓“文学的危机”,其实是“虚构的危机”。

中篇小说 创作风格 现实主义 虚构危机

饶翔

《光明日报》文艺部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两岸青年文学会议

北京

中文

197-202

2015-05-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