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战后世代如何叙事?--论吴明益《睡眠的航线》的历史记(失)忆与叙事位置

关于解严后的九0年代乃至今天的台湾小说的发展趋向,陈建忠于〈回顾新世纪以来的台湾长篇小说:几点观察与评论〉(2014)指出:「若说上个世纪末的文学场域中后殖民(本土化运动之延续)与后现代(反乡土写实的延续)的书写竞逐乃是重头戏。随着2000年的跨世纪与第一次政党轮替,新世纪里的文化与政治『认同』分歧只怕是于今为烈」,并提出四、五年级世代「新历史」一「后遗民」的对位阅读、以及六年级世代(1971-1980)小说家从「新乡土」到「新写实」的转变轨迹.吴明益(1971-)的这部长篇小说航线》(2007)真正要处理的问题,与其说是黄宗洁在<远方的战争:论《睡眠的航线》中的生态、梦境与记忆)所指称的战争、或是历史记忆、国族认同4,不如说是战后世代的叙事者如何克服这一段历史空白—沟通基础及动机的丧失—,寻找进入父亲记忆/内心世界的航路;以及叙事者如何在叙事之中找到自身的位置—或者说,如何把自己放进故事里头,与他所诉说的故事产联系。这一篇论文,将分别从记忆的断裂与世代隔阂、叙事的伦理学、以及叙事作为一种介入谈起。

当代小说 创作风格 叙事模式 历史文化

陈允元

政大台文所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两岸青年文学会议

北京

中文

231-249

2015-05-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