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ke 1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顶椎区残留旋转的危险因素分析
轴状面的椎体旋转是AIS的基本畸形之一,与冠状面、矢状面的畸形是交互影响和共同作用的。既往研究证实椎体的旋转畸形在AI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侧凸Cobb角度及剃刀背的畸形程度密切相关,严重的椎体旋转常导致剃刀背畸形、胸廓扭转以及躯干偏移,甚至可能影响呼吸循环功能。当脊柱畸形矫形手术从单一的冠状面矫形发展至三维矫形时代,对于轴状面椎体旋转畸形的矫正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效的矫正椎体旋转畸形,可恢复椎体正常的空间位置,能改善胸廓畸形和外观美学。Tredwell掣习学者发现脊柱侧凸矫形术后残留的椎体旋转越多,术后发生远期矫正丢失、交界性后凸、融合远端退变以及曲轴效应等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认识和分析AIS患者术后残留椎体旋转的影响因素,不仅可提高AIS患者手术满意率,而且有助于预防术后失代偿等并发症的发生。目前文献报道对AIS冠状面Cobb角矫正率与项椎区旋转矫正率之间的关系尚存在争议。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主胸弯矫正率为71.3%±8.3%,B组患者的主胸弯矫正率为62.8%±10.3%,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表明主胸弯矫正率与项椎区椎体贱留旋转比率呈负相关关系。与本结果一致的是,Luk等发现手术前后的椎体旋转角度分别与手术前后冠状面Cobb角有显著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手术矫形过程中所产生的冠状面矫正与轴状面矫正的协同效应。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AIS患者术后项椎区椎体残留旋转比率仍较高,这可能与所采用的单纯旋棒技术有关,单纯旋棒技术有较好的冠状面矫形能力,但无法达良好的去旋转效果。同时也提示顶椎区去旋转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融合节段、去旋转技术、内固定器械等。国外多位学者证实AIS患者主弯区的椎弓根螺钉分布密度与冠状面或矢状面的矫形效果密切相关,增加主弯区椎弓根螺钉分布密度能够有效的提高Cobb角的改善程度。此外,Akcali等和郑欣等者发现在AIS的顶椎置入椎弓根螺钉可以显著提高顶椎旋转度的纠正率。在本研究中,分析了顶椎区椎体残留旋转的程度与椎弓根螺钉密度的关系,结果显示术后残留椎体旋转比率与顶椎上下各两个椎体矫形棒上椎弓根螺钉分布密度呈负相关关系。换而言之,在顶椎区这一特殊区域,椎弓根螺钉越多,越有利于椎体去旋转的效果。其原因可能是在顶椎区置入椎弓根螺钉后可增强椎体的去旋转矫正力,并分散螺钉的切割力和拔出力。由于顶椎区的置钉安全性和内固定费用,增加椎弓根螺钉的绝对数量势必增加患者的手术风险和经济负担,故在相对数量和矫形效果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十分必要的。尽管影响矫形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分析矫形效果与椎弓根螺钉分布密度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好的制定椎弓根螺钉螺钉的置钉策略,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①本研究所纳入的病例数较少,且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可能存在数据偏倚风险。②缺乏患者外观和生活质量的相关评价指标,未能对顶椎区椎体残留旋转与外观评价或生活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 后路主胸弯融合术 椎体旋转 临床观察
江华 肖增明 詹新立 陈前芬 贺茂林 宗少晖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 南宁530021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42-44
2014-12-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