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腰骶椎结核手术治疗方式研究

本组男39例,女40例;年龄10~72岁,平均35.3岁;病史6个月~2年,平均11个月:表现下腰痛65例,伴有下肢放射痛23例,下肢肌力、痛触觉减退9例,7例伴有窦道。术前平片、CT、MRI:腰5骶1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63例有骶前脓肿形成,19例伴有腰大肌脓肿,多椎体结核13例,4例肺结核,3例骶髂关节结核,2例泌尿系结核。术前腰骶角15°~26°,平均18.7°。术前血沉:35~55mm/lh,平均46mm/h,术前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至少2周。均未出现大血管、神经、输尿管损伤:男性患者无阳萎、逆行射精;无伤口感染,后路手术组1例术后3月切口破溃,病灶清除术后愈合;随访时间18~42个月,平均23个月,结核病灶无复发,2例患者术后6月有骨块上缘或下缘部分吸收;最后1次随访均Ⅰ级骨愈合,愈合时间6~12月。腰痛、下肢放射痛均消失。本研究证实:单纯病灶清除术对于脓肿为主、稳定性良好的腰骶椎结核是简单有效的;一期后路手术对于中后柱病变为主、脓肿少的病例是适用的;与前后路联合手术相比,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不破坏后柱稳定,可有效重建腰骶段的稳定性:对骨质破坏严重、病椎高度<1/3,血管分叉低等的患者,前后路联合手术仍是不可缺少的补充。

腰骶椎结核 手术治疗 临床观察 疗效评价

张泽华 罗飞 代飞 侯天勇 周强 何清义 许建中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400038,重庆

国内会议

第七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

重庆

中文

77-82

2014-12-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