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毒性中药马钱子中成药的剂型与工艺分析
经过近40年的应用和观察,证实由马钱子、红娘子、守宫等组成的马红丸对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尤其对中晚期肝癌有较好的抑瘤、止痛功效,并且使用安全、毒副作用低。目前从马钱子植物中分离出生物碱、番木鳖甙、豆幽醇苷、绿原酸、棕榈酸及脂肪油、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生物碱由士的宁、马钱子碱、β-可鲁勃林、伪士的宁、士的宁N-氧化物等组成,士的宁与马钱子碱是马钱子主要成分,现代药理实验证实其具有镇痛、抗肿瘤、抗炎、兴奋中枢、刺激消化系统、镇咳、抑菌等作用。马钱子质坚脆,历史沿习以物理打细粉入药,中药打粉是将坚硬、致密、有效成分难于煎出、较贵重或外敷的药材加工,以便冲服、煎煮或外用。由文中统计可见,2010年版《中国药典》制马钱子也是将其粉碎成细粉使用,而细粉是指能全部通过五号筛(80目)并能通过六号筛(100目)不少于95%的粉末,这都与倪力军等提出的为保证马钱子生物碱含量的稳定性,应将粉粒径控制在100-200目一致。马钱子临床使用安全范围小,而有效成分士的宁与马钱子碱也有毒,需炮制后入药。有报道士的宁过量可引起肢体颤动、惊厥、呼吸困难、甚至昏迷,严重的危及生命,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含马钱子中成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以控制相关的毒性成分,前期我们亦通过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院内制剂一马红丸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含量,并制订其质控标准,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与药品质量可控。但上述中成药除平消片、通痹片外,其余品种还缺乏从制剂质量控制、药效作用到临床安全、合理的应用,形成整体、系统研究,而针对马钱子的毒性,设计更多的缓、控释靶向剂型,将是未来此类产品研发新热点。
马钱子 中成药 剂型分析 炮制工艺
刘若轩 李丽明 郭洁文 李阿荣
广州市中医医院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339-340
2014-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