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栱斗/斗栱”--福建乡土工匠言语表达习惯与《营造法式》建构逻辑

本文首先讲述了梁思成对“斗栱”的研究与定名翻译,“斗”和“栱”在《营造法式》中是分开论述的,而并未出现连用的情况,而梁思成先生从营造学社的早期研究活动开始即使用“斗栱”一词,接着讲述了对东南乡土建筑中多个丁头栱连续出挑这一形式进行的田野调查,以及非物质考古—对福建古田的一个匠帮的调查,然后讲述了《营造法式》中的叙述顺序,语言逻辑与营造时态,官式图像到乡土建构—营造史研究对传统建筑史的反思,最后说明乡土营造史研究的意义,本已失去的建构传统,在传统乡土工匠手中依然具有活力,梁在《图像中国建筑史》中说他后来其实意识到了民居的重要性,但没有实际条件展开系统的研究,这更突显了乡土建筑研究和民间营造史研究的重要性,而面对中国建筑之路,对建构和地域性传统的思考还应更多,对于古田县乡土工匠口述与营造古籍相联系的可信程度,笔者尚不能给出更多的证据,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乡土工匠的调查确实可以给人以很多建筑史研究的启示。

建筑史 乡土工匠 言语表达 营造法式

孙博文

国内会议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

西安

中文

142-148

2014-1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