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必大《文忠集》所见宋代吉州《易》学
文章以周必大与庐陵易学家们的交往,来推测吉州地域学术文化的一般情况。首先介绍了周必大前往吉州的始末,然后介绍了宋代《易》学的基本格局,流派及大家。庐陵主流《易》学终两宋而不改者是象数之学,多参阴阳、五行、卜筮、占相、星经等民间知识和信仰,其稍稍例外者,则融合义理派之解经法。纯正的义理派在庐陵《易》学传统中为异数。象数派《易》学有助于人们保持对世界的神秘感、想象力、幻想力以及思想的开放性,其缺点是理性不足,容易形成愚昧社会;义理派《易》在打破思想愚昧方面有积极意义,其缺点是实际上降低了《易经》的哲学高度和思维的深度,其下者蜕为社会政治说教,最终沦为历代少数统治者推行神圣政治的工具。这当然是统治者所需要的。从这个方面来看,欧阳修、周必大、杨万里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文学之代表,或与他们能够摆脱地域文化的制约有关。
宋代《易》学 分布格局 地域文化 象数派 义理派
杨万里
上海大学文学院
国内会议
兰州
中文
777-784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