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汉中诗歌中的多维视界
永泰元年(765)十二月,岑参在出任嘉州刺史途中,因蜀中发生叛乱滞留汉中长达半年之久.其间,他创作了14首与汉中自然、人事、风俗等密切相关的诗歌,从而展现出他多维的审美视界,即山水汉中、人文汉中、时事汉中.与岑参以豪迈瑰丽、浪漫乐观的诗笔描写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和风雪夜吼、飞沙走石的塞外奇异风光与异域风情的边塞诗不同的是,岑参的梁州诗歌呈现出的是一个既有着蜀道艰险奇绝,又有着水天一色、岸花飘香、鸟没鱼跃、钟鸣日暮、绿川桂掉之景的秀美汉中。梁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是刘邦的兴王之地,是三国蜀汉垂相诸葛亮北伐的重要阵地,也是道教的发祥地和隐逸思想滋生蔓延的传播地。岑参的汉中诗歌中即有对梁州较为浓厚的佛教文化、隐逸之风的反映,以及对汉代文化遗迹的吟咏。岑参的诗歌是反映梁州时事的“史诗”。在多首诗中,诗人交代了自己途经和滞留梁州的缘由,特别是在与张献诚、杜鸿渐的赠和诗中透漏出了梁州当时的政治、军事、民情及蜀中叛乱、朝廷征讨等情况,可与正史互证或补正史之失,有着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认识价值。
诗歌创作 岑参 审美风格 地域文化
付兴林 马玉霞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国内会议
兰州
中文
110-114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