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陕南水牛微卫星DNA遗传多样性研究

目的:分析4个陕南水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10对微卫星引物,采用PCR扩增和非变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92头陕南水牛(分别采自城固、南郑、宁强和汉滨4个群体,每群体48头)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统计了各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遗传杂合度(H)、各群体间的奈氏标准遗传距离及多态信息含量(PIC),根据遗传距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4个群体在10个微卫星位点共发现104个等位基因,其中特有等位基因8个,各等位基因频率介于0.0052~0.3490.总群体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介于4.0174~13.1469.10个微卫星位点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007~0.8932,均为高度多态;平均杂合度为:0.7550~0.9288.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城固群体与南郑群体首先聚在一起,然后依次同宁强、汉滨水牛群体聚在一起.结论:10对微卫星标记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水牛的遗传多样性的分析.陕南水牛群体变异程度多样性丰富,选育程度较低.聚类分析结果符合陕南水牛的地理分布格局和产区的自然环境,4个群体之间遗传差异较小,遗传一致性程度较大.

陕南水牛 脱氧核糖核酸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

王斌 昝林森 杨彦杰 钟昕 黄磊 王洪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系,陕西汉中7230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中国杨凌7121004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国内会议

2011中国肉牛选育改良与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

陕西杨凌

中文

173-182

2011-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