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株不同基因型IBDV分离株对三黄鸡的致病性研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幼鸡的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杀淋巴细胞性的疾病.不同基因型临床分离株对本地商品鸡的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厘清基因变化与流行株重要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为IBD新疫苗研制提供依据.本研究将4个具有不同VP1-b和vVP2来源(即节段重排)的IBDV分离株NN1172、NN1005、GD10111和JS7分别人工感染28日龄本地商品非免疫三黄鸡,通过致死率、免疫器官指数及其病毒载量和免疫细胞含量分别评价和比较不同基因型分离株对本地商品鸡的致病性.结果,四个分离株对试验鸡的发病率均为100%。其中,NN1172(含有vvIBDV vVP2和VPl-b)的致死率最高(30%),表现的致病性最强,引起囊中B淋巴细胞消退最严重,CD4+和CD8+T细胞数量在囊中的浸润数量明显增多(P<0.01),但该毒株在胸腺中则表现为CD4+和CD8+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而该毒株在各靶器官中的复制能力也表现最高。NN1005的致病性则表现次之,该毒株具有来源于vvIBDV的vVP2和VP1-b来源未知的基因组结构,另外两个毒株JS7(vVP2来源于vvIBDV,VP1-b来源于经典毒力株002-73)和GD10111(vVP2来源于中等毒力株,VP1-b来源于致弱毒株)的致病性表现较弱。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IBDV分离株对法氏囊和胸腺中淋巴细胞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提示,由基因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基因型流行株IBDV对商品鸡的致病性有差异。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病毒分离株 基因型 致病性分析
何秀苗 韦平 杨霖 陈果
广西民族大学海洋与生物技术学院/广西高校微生物与植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南宁 530006;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宁530004 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宁530004 广西民族大学海洋与生物技术学院/广西高校微生物与植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南宁 530006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217-218
2015-1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