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2015年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感染所引起的禽类不同类型疾病的总称.可引起禽类的败血症、气囊炎、卵黄性腹膜炎等,是2至12周龄的鸡和火鸡的一种常见传染病”1”.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禽业的发展,该病严重制约养禽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开展对APEC的监测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及社会意义. 本研究对2015年分离自福建省龙岩市的150株APEC的血清型、毒力因子分布及耐药性等进行检测,并对血清型与耐药性、毒力因子分布与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APEC核心型疫苗的研制和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对分离菌株的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在福建省龙岩市分离的大肠杆菌O1、O2和O78不是流行的优势血清型,表明禽大肠杆菌优势血清型具有地域差异,但O1、O2和O78分离株中50%为强毒株。 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iucD、tsh、iSS和irp2在分离菌株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与本实验室在江苏,安徽等地分离的菌株的毒力基因检测结果相符,表明这些毒力基因在APEC中是保守的毒力基因,没有显著的地域差异。 本研究结果表明,57.3%的菌株能耐受13种抗生素,这与临床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有关。对血清型、耐药性与致病性之间的分析结果表明,强毒株存在多重耐药性,表明APEC的毒力与耐药性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本研究通过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耐药性及可能的毒力相关基因的研究,为探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可能的致病机理及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分子流行病学 血清型 毒力因子 耐药性分析
杨立军 韩先干 尹会方 罗燕秋 左佳坤 徐达 吕小龙 王少辉 李金贵 于圣青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上海200241;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扬州225009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上海200241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龙岩364012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247-248
2015-1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