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银洞矿区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
金银洞矿区银多金属矿床属于下扬子被动陆缘,钱塘台褶带—安吉~长兴陷褶带—泗安~长兴拗褶束北西边缘,矿区出露的寒武系上统华严寺组(∈3h)和寒武系上统西阳山组(∈3×)是主要的赋矿层位;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早白垩世的中粒斑状角闪石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为成矿提供热能和成矿物质;矿区发育近东西向的金银洞背斜、刘家北倒转向斜和走向NE、NNE的一系列断裂,前者为有利的储矿构造后者为有利的导矿构造.通过介绍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和成矿时代等初步探讨了金银洞银多金属矿床的成因.本矿床可能经历了多期成矿,早期的密西西比河谷型成矿可能自晚寒武世以后一直持续到燕山晚期,主要为地下热卤水淋滤交代围岩地层,使成矿物质得到初步富集。主成矿期可能发生于燕山期中晚期,随着燕山期岩浆的侵入,为成矿作用带来了热源,岩浆期后热液上升迁移过程中从深部成矿岩体及寒武纪以来沉积的围岩中萃取银、铅、锌等成矿元素,同时使早期成矿富集,并沿印支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断裂构造上升至浅表与大气降水下渗一起构成热液循环系统,不断淋滤富集,最终在顺层的滑脱部位、褶皱转折端的虚脱部位、地层节理等有利成矿空间中成矿。
银多金属矿 地质特征 构造演化 矿床成因
贾飞 刘勋 罗红梅
浙江省湖州地质技术开发公司,湖州,313000 浙江省核工业二六二大队,湖州,313000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17-124
201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