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柴胡疏肝散是由疏肝解郁之祖方-四逆散加减而成,其最早出自《医学统旨》,原方用于”胁肋疼痛,寒热往来”,有”陈皮(醋炒)、柴胡各二钱,川芎、枳壳(麸炒)、芍药各一钱半,甘草(炙)五分,香附一钱半.上作一服.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持续或反复发作的,包括上腹痛、上腹饱胀感、早饱、暖气、恶心、呕吐等上腹部不适,通过检查可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其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与胃肠动力障碍、胃肠感觉异常、胃肠电节律紊乱等胃肠源性因素有密切关系,而胃肠动力学的病理生理改变可能是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总结了柴胡疏肝散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应用,柴胡疏肝散中单味药对胃肠道的影响研究主要以方中的理气药积壳、陈皮、香附的研究较多,对胃肠道功能影响较大,以调节胃肠动力为主,柴胡对胃肠道也有一定的影响,与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治疗功能行消化不良的理论相符合。综上所述,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显著,虽然目前对该方及该方中成分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来清晰的阐明其治疗机制和其优越性,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带来福音。

功能性消化不良 柴胡疏肝散 药理活性 临床应用

邱新建 陈泽奇 何娟 赵琳琳 于丽金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国内会议

第二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长沙

中文

183-186

2015-06-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