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李佃贵教授运用浊毒学说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经验

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病人数与日俱增,人们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胆汁反流性胃炎亦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指由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行降低幽门功能的手术等原因造成含有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胃,使胃黏膜产生炎症、糜烂和出血等,减弱胃黏膜屏障功能,而导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目前,西医主要是抑酸止痛、保护胃黏膜和促进胃肠动力等对症治疗,但疗效尚不理想.李佃贵教授从事中医事业40余年,承“大医之心”,行“大医之道”,全身心致力于中医脾胃病研究,在中医脾胃、肝胆等内科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在努力挖掘历代中医文献中有关“浊”和“毒”记述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特点,首创“浊毒学说”,并基于浊毒理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李教授立法明确,用药灵活,治疗时以化浊解毒为根本大法,贯穿疾病治疗始终,在此基础上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病情配合清热利湿、疏肝理气、行气活血、滋阴益胃等法,灵活选择方药,辨证与辨病结合,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胆汁反流性胃炎 浊毒理论 疗效评价 李佃贵

田雪娇 王彦刚

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省石家庄市050017 河北省中医院,河北省石家庄市050011

国内会议

第二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长沙

中文

229-232

2015-06-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