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等教育产品属性看高校融资模式创新
高等教育被定位为准公共产品意味着其应该混合提供.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有:政府拨款、学杂费收入、银行贷款和社会捐赠,其中,以政府拨款和学杂费收入为主.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规模不断扩张以及财政性教育资金不断向义务教育倾斜的背景下,高校依靠传统的融资方式必将导致其发展将愈加艰难.所以高校应积极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本文在指出高校依靠传统的融资模式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讨论了几种新的融资模式.这几种新型的融资模式有:产学研融资、债券融资、财政投融资和BOT融资.根据高校经费支出的性质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若经费支出属于经常性开支则必须选择构成经常性收入来源的产学研融资模式;若属于资本性支出则可以选择作为债券融资、财政投融资和BOT模式.
高等院校 教育经费 融资模式 公共产品
薛桂芝 王军胜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63
国内会议
郑州
中文
218-225
2014-05-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