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医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RA主要侵犯手足小关节,西医认为主要病理改变为关节滑膜细胞侵润,滑膜翳形成,软骨及骨的组织侵蚀.滑膜反复炎症、渗液、细胞增殖、肉芽肿形成最终导致关节结构的破坏、畸形和功能丧失.在中医理论中,三个主要的因素可导致RA的发病,其分别是“风”,“湿”,“寒”。“风”指疾病的骤起,其症状表现多样,易受环境影响而变化,风引起的风湿痛主要出现在疾病的早期。“湿”主要与天气相关,涉水或潮湿的地面可引起或加重症状。“寒”是指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导致症状加重,可通过保暖来改善,“寒”主要可引起四肢如手和脚的关节炎。在这些部位末梢循环较差,容易引起寒症。这三种与天气相关的因素与现代风湿病学中RA的起因也是一致的。雷公藤(TWHF)是在治疗RA中药方剂中一种常用的草药。方剂中通常使用水提取物,使用醋酸乙酯和氯仿-甲醇萃取更利于避免其副作用,减少毒性。 针灸是指使用细针插入特异的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该方法基于中医的经络理论。临床治疗中包括针刺镇痛和针灸疗法,该方法可缓解疼痛,减轻炎症。中医针灸除用手操作之外,也常常使用电针疗法。推拿治疗可消除气血阻滞,从而获得人体的平衡状态。

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病机 中医疗法 临床应用

张兆捷

鞍山市汤岗子医院

国内会议

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四届学术会议

广州

中文

310-311

2014-04-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